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学习园地 > 心得体会 > 正文

院长助理 机电工程系主任 赵云龙:深化教学改革 持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日期:2013-10-31 09:54 | 作者:

深化教学改革 持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在中心组学习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的讲话《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我发言的题目是《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从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学习体会和思考。

一、学习体会——质量是专业持续发展的核心

学习了刘延东同志的讲话与教高【2012】4 号文件,我最深的体会是两个字——质量,也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与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与专业的招生息息相关、与学生的就业质量息息相关。刘延东的讲话中采用了“四个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4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这一切充分说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努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既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回顾我院近年来的办学历程,由于能够高瞻远瞩科学制定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目前已经完成“三步走战略”之第一步“打基础、上规模”阶段,进入“抓内涵、上水平”的阶段。大家都认为招生、就业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这非常正确。可是每一个专业招生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就业的质量,而就业的质量又依靠什么来支撑呢?当然是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招生、就业、教学质量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教学质量又是其中的核心,只有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就好业、优质就业,就业质量提高了,必然会促进专业的招生工作。总之,教育质量的提高必将促进专业的招生、就业工作。

二、对今后工作的思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刘延东的讲话及4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必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那么针对机电工程系的现状如何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想应该从基础抓起,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1.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依托重点专业建设,积极探索更加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是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从重点专业入手,实施大幅度的改革。例如:我系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模具三个专业,都属制造大类,课程体系中都开设有《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与《金属切削刀具》等四门核心课程,多年来其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很难实现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设想是借鉴先进职教理念,将其掰碎揉匀,按照基于工作任务的理念进行重构,将其打造成基于工作任务的4~5个学习领域,按照项目实施教学过程,更加适宜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有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有一流实训基地,更重要的是所有教职员工都必须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一切为人才培养服务的理念。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但只有迎难而上,创造条件,也一定是会实现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机电系师资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队伍年轻,要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必须借力、借智,聘用高水平专业带头人、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以此来带动专业改革与内涵建设,通过“传、帮、带”促进年轻教师水平提升。经过几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3.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基本文件,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组织教学过程的依据,其制定和完善是以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为基础,为此,必须建立长效的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毕业生跟踪调研,不仅要了解就业单位和毕业生在岗情况,更重要的是掌握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知识、技能的具体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缺失与不足的建议;充分了解毕业生对学校教育还应加强与改进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真实、可靠、有力的依据,促进专业建设上水平。

4.建设一流实训基地,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毕业生的鲜明特色是动手能力强,为突出办学特色,必须持续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以使教学仪器设备在配置、功能、先进性等方面紧跟社会发展和企业现状,尽可能的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技能,缩短上岗适应期。同时,高职院校应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企业员工的在职、再就业培训。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工艺革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与思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年10月30日